?
-
- RSM和PIT兩個模式有什么區別?
兩個模式只是在操作習慣上有不同,RSM模式按采集點保存數據,保留每錘原始信號;PIT模式按樁保存數據,保留每個測試點不少于三錘的平均信號。
-
- 低應變檢測結果判定III類和II類樁的情況?
- 按照規范JGJ106-2014有明確的說明:II類樁,樁身有輕微的反射波,樁底有反射波; III類樁,介于2類和4類之間。區分III類樁與II類樁,可以通過同向反射的幅度,反射的次數,結合周圍地層的情況來綜合處理,一般情況下,同樣的地層中,同一深度同向反射幅度高的,缺陷肯定嚴重一些,能看到多次反射的肯定也嚴重一些。
-
- 樁無明顯樁底信號,樁底怎么判定?
- 沒有明顯的樁底信號有幾個原因:1、激振能量不足,應更換重量大的力棒敲擊樁體,重新采樣,按規范并結合地質條件綜合判定。2、樁身缺陷影響,一般情況下,樁身出現兩個及以上缺陷,沒有樁底反射。3、樁底持力層的阻抗跟樁身阻抗接近,且樁底粘結良好,是測不到樁底反射的,但是樁身如果有缺陷還是能夠體現出來的 當然,還有些情況,看不到樁底反射也是正常的,如: 軟土地區的超長樁,長徑比很大; 樁周土約束很大,應力波衰減很快; 樁身阻抗與持力層阻抗匹配良好; 樁身截面阻抗顯著突變或沿樁長漸變; 預制樁接頭縫隙影響。
-
- 低應變檢測中采樣間隔的設置是怎樣的?
- 采樣間隔是根據預設樁長及波速計算得來,滿足規范要求時域記錄的時間段長度應在2L/c后延續不少于5ms,時域信號采樣點數不宜少于1024點。儀器端設置可選擇自動,儀器會自動計算出合適的采樣間隔。